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文库 > 会刊精选
安徽财经大学: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育人体系显成效
2018-04-18 14:18:00   人浏览

近年来,安徽财经大学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结合财经类高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特点,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拓创新,确立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富有诚信笃行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竞争合作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这一体系充分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主线,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成长出发,以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确定合适的育人目标,融合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整合校内外资源和力量,着力加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一、强化制度建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育人体系是主线,制度构建是保障。安徽财经大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本确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竞争合作意识、诚信笃行品德、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等能力和素质,满足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为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制定实施了《安徽财经大学关于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四个计划”的指导意见》《安徽财经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施意见》《安徽财经大学普通本科培养方案工作规程》《安徽财经大学关于修订普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安徽财经大学实践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安徽财经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指导意见》《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通过教学工作会议、本科教学质量年活动、质量提升专题研讨、重大教改项目研究等形式,将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学校整个本科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二、贯彻分类指导,创新“三分”人才培养模式

  安徽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三分”理念: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和分流发展。根据学生禀赋、兴趣和爱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落实“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彰显特色、因材施教”的培养方针,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调查、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及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学院教授委员会等主体全面参与,每四年全面修订和每两年部分调整相结合,系统构建、有序运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机制。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建立本科生导师制;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调整,探索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全面凸显经济、管理、法学三大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育人体系;2015年根据大类招生的需要,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调整,一二年级按大类打通培养,进一步落实学校育人体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四划”人才培养机制

  办学理念是指导,培养机制是抓手。安徽财经大学在“三分”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个性化人才培养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逐步增强高等财经学校服务、支撑、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探索“四划”人才培养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分类诉求,结合学生的明显兴趣取向或就业去向,将培养目标分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研究型和外向型应用型。
 “卓越计划”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联合,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等,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共同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突出人才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着力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实践水平高、勇于担当社会责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跨越计划”是学校在积极推进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改革,探索大类招生、弹性学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暑假小学期,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修读课程、跨专业修读课程、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注册和毕业制度,允许学业突出的学生三年毕业;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辅修,大力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拔尖计划”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一流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选拔优秀本科生,通过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国内高校联合培养、配备高水平师资、创造浓郁学术环境与氛围等手段,突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生源、师资、氛围、培养模式、培养条件等方面,大胆创新、深入改革,开辟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留学计划”是积极借鉴国外知名高校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选用国际一流教材,引进国际化的教师队伍以及国际合作办学模式,通过“2+2”“3+1”联合培养、国际合作项目、短期交流等境外学习项目,选拔学生到境外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水平外向型应用型人才。


四、突出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开展丰富多彩学生活动

  培养目标是引领,团学活动是载体。为坚定贯彻育人理念,安徽财经大学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开展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强化校训、校歌、校史功能。连续四年开展“学风建设年”“文明校园建设年”“文化校园建设年”“社团建设年”“创新创业推进年”“诚信教育推进年”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文化安财和文明安财两大战略。结合专业性质与特点坚持开展“一院一品”活动,举办“安财大讲堂”“徽商大讲堂”“人文大讲堂”“财经论坛”等系列品牌学术讲座。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实现成长成才的个人价值和服务社会、献身国家的社会价值。
 打造四大课堂,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基础,发挥第三课堂、第四课堂作用。通过第一课堂,夯实基础知识,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理论前沿,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能。将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创新创业平台,在通识课程平台中增加了素质教育课程。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丰富校园文化,普及专业知识,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勤于钻研、乐于思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统计和考核,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自主开发上线了“‘iAnCai爱安财’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第二课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起活动,申请学分,毕业时可根据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获得一份第二课堂成绩单,对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爱安财”平台,使学生社团活动有效实现了O2O和B2B2C的工作模式,体现了“互联网+课外实践学分平台”思维。同时广泛开展了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等活动为主的第三课堂。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建立了以慕课、视频公开课、手机报、虚拟第三学期为主的第四课堂。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作用,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主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占领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